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大商科”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工商学院

    当山东工商学院上晚自习的学生陆续回到宿舍准备休息时,统计学院的刘媛媛和她的团队还在实验室忙着讨论完善一个新的项目,他们刚刚获得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获奖给他们带来了信心,但探索和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紧接着又投入到了一个新的方案研究设计中。

    在山东工商学院,像刘媛媛团队这样合作学习、联合攻关的团队还有很多。将专业课程与行业企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这所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的特色。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背靠行业、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财经类院校特色,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了“大商科”为主、工商融合、经管理工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隋金雪博士,经常利用假期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及参加各类比赛。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多次荣获机器人、创青春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的国家级别及省级奖项。他精心为学生选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吸引到实践创新活动中来。针对学生学科竞赛,他专门开设了电子设计、单片机和物联网等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的考核形式为过程实践和参加比赛。

    隋金雪的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工商学院《关于编制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围绕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着眼于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从学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专业高度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该校已经成为共识。

    这次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度牵动全校的神经。很多人心存疑虑:个性化培养?师资力量够吗?课程群建设,教师之间怎么协调统一?山东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刘新生表示,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要求学校转变原来固有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习惯中跳出来,重构自我,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增强竞争力,是时代的召唤,是学校发展提升的不二选择。

    一批专业进入省级立项重点和培育专业群

    刚开始,师生都觉得压力很大,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授课方式带来的“烧脑”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山东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工程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培育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

    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学校共有178项创新项目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浪潮集团、万华集团、张裕集团等驻鲁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合作,在山东省属高校率先成立了中科创业学院,已有140余支创业团队进驻大学生创业中心,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科研领军人物带动重视新儒商人文精神培养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山东工商学院这支队伍中,既有中坚力量,更有领军人物。学校以“凤凰人才工程”为引领,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正如山东工商学院院长谭秀森所强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教师的科研尤其是高水平应用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产业发展也具有引领和提升作用。” 

    山东工商学院马宇教授的科研成果颇丰,他一直坚持将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会计学院教师周煜皓博士将更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讲授课程的前沿热点问题统一起来,倒逼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打造也没有放松,重视学生新儒商精神、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的培育,在全校开设了120余门商科素养类、人文社科类、区域经济文化类的公共选修课以及经典文化课程,以新儒商精神为魂,塑造求真创新品格;以商科为体,培养兼具商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蓝黄”战略为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人才培养特色正在不断凸显。近年来,该校被山东省教育部门确定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单位,被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确定为“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山东工商学院多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持续精耕细作,带来了今天的桃李芬芳。建校32年来,学校培养的以猎豹移动公司CEO傅盛为代表的近10万名毕业生,扎根服务在经济和产业一线,创新、专业、务实的作风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闫秀梅)